重点工作综述(上):突破,在各条战线上

点击数:13062014-10-08 09:58:59 来源: 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

本报网址:http://www.laiwunews.cn/html/2014/1016/139562.html

—— 市14个领导小组“分线作战”推进落实重点工作综述()
□本报记者 李玉亮
编者按
今年以来,为更好地推动重点工作落实,市委、市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、民营经济发展、招商引资等14个领导小组,实行分线作战机制。108日下午,市委、市政府召开调度会议,听取了14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情况汇报,并给予充分肯定。本报就此采写了两篇综述文章,意在反映各领导小组分线作战、合力攻坚的成效,或许给人以启示,利于进一步认清形势,坚定信心,振奋精神,紧紧抓住年前有限时间,对各项工作再推进、再加快、再落实,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
  这是一个应对挑战、攻坚克难的季节,这是一个转型突破、稳健前行的季节——
  在特种车辆、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大项目建设现场,工程车进进出出,起重臂上下腾挪,产业链条加快向高端、高质、高效延伸;香港城综合体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,不断将莱芜推向新的高度;大汶河综合开发、孝义河上游湿地公园等一批民生工程让莱城更加宜居——
  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图景,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成效,在我市推进“四个发展”、建设“五个莱芜”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催生出来。其中,市委、市政府决定成立的市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14个领导小组,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夯实责任,重点突破
  成立市领导小组,实行分线作战,是市委、市政府审时度势、科学决策的结果,更是主动作为、勇于担当的表现,充分体现了市委、市政府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“两手抓、两不误、两促进”以及“抓重点、重点抓”的思想。
 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,今年以来,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,全国、全省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了大幅回落,我市一些经济指标也出现一定程度下滑。面对严峻的宏观发展形势和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,市委、市政府迎难而上,创新作为,决定在全市集中开展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企业培植、标准引领、财税增收、镇域提升、节能环保等“七项竞赛”,并全力推进城市重点工程建设,以“赛”的方式和标准推进各项工作可持续、快速、健康发展,努力实现转调发展,提高质量效益。
  无论是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、镇域提升、产业培植、企业培育,还是城市建设、财源培植、标准引领,各项工作都事关发展全局,事关国计民生。
  任务既已确定,关键在于落实、在于推进。但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,不仅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工作力度,还需要有一套权责明确、运转高效的科学机制来保证。
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研判的基础上,为有效推动“七项竞赛”及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,加快实现全市科学发展新跨越,市委、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几大班子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14个领导小组,并明确了任务、目标、职责以及奖惩措施。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良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王磊,市委副书记林殿玲,市政协主席牛志春,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朱胜运主动加压,分别担任了几项重点工作的组长。
领导带头是最好的动员。“成立领导小组,实行分线作战,既符合工作推进规律,也体现了认真负责精神。”市发改委主任冯兆华认为。于是,在求发展、求突破的强烈意愿下,市领导率先垂范,主动担当,立说立行,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,靠前指挥,现场办公,亲自过问,强化督导,带动全市上上下下、方方面面形成了分线作战、合力攻坚的强大力量。
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、主动加压,把精力用在工作上,把心思放在服务群众上,把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上,使得工作节奏明显加快、工作效率明显提高、工作作风明显扎实、发展环境明显宽松。
有了更多的责任与担当,才能赢得主动,赢得优势。以大项目建设为例,在市领导小组的强力推进下,全市上下按照市委“六个并重”的要求,抢抓黄金建设期,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,倒排工期计划,挂图作战,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,三季度全市大项目完成投资138亿元,分别比一、二季度大项目完成投资增加98亿元、68亿元。
一切工作具体化,一切工作现场化,一切工作责任化。夯实责任,落实推进,务求突破,成为各领导小组和各级各部门的强烈共识和一致行动,也在全市掀起了勇担当、快发展的干事创业氛围。
齐头并进 成效明显
发展成绩是检验工作落实成效的最根本依据。14个领导小组引领着14项事关全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工作齐头并进,推动着莱芜在逆势中迈向新征程、新境界。
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19月份,全市纳入调度范围的在建大项目356个,计划总投资1346亿元,实际完成投资248亿元,竣工投产项目108个。项目结构不断优化,目前,197个工业项目中,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项目占80%,完成投资占89%
招商引资形势看好。19月份,全市完成招商引资105.3亿元,其中在建过亿元项目246个,形成外来固定资产89.3亿元。从项目质量和效益看,高新技术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83个,占项目总数的33.7%
产业培植和企业培育上新台阶。18月份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32.17亿元,增长12.05%,高于全省2.5个百分点,列全省第四位;全市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6.05%,机械装备行业增长26.63%,建材行业增长15.55%,钢铁行业增长9.7%;培育营业收入15亿元服务业企业6家、营业收入5000万元—1亿元服务业企业8家。
民营经济更富活力。9月底,全市私营企业累计达1.5万家,个体工商户3.9万户。截至8月末,全市实现民营经济税收16.7亿元,同比增长11.5%
镇域经济较快发展。19月份,镇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,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亿元,增长23%;实现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额260亿元,增长22%
标准经济取得阶段性成果。领导小组深入开展标准经济的调研论证,联合成立莱芜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、草莓产业联盟和生姜加工协会等组织,在钢铁、机械、能源、农产品、塑机等10个重点行业,选择了20家重点企业,开展标准化推进试点工作,同时四次邀请国家和省有关专家到我市开展标准化培训,受训人员达到3600人次。
城建重点工程扎实推进。市城建“456”工程包括4个片区改造、5条水系治理、6条道路建设,今年计划开工建设10项,目前已开工建设9项;区城建重点工程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123.1亿元,占年度任务91.2%;全市城中村改造已完成拆迁136.4万平方米,占年度任务的80.2%;“气化莱芜”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75%
电子商务加快发展。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重点电子商务项目正扎实推进。同时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,莱芜三辣一麻网、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网络交易平台、雪野农家特色网建成运营,年成交额1000万元;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,开通了“大南山网”,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000万元。另外一批自主网络销售平台也在加快发展中。
环保节能全力推进,环境质量指标得到改善,角峪桥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省规定目标要求,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PM10PM2.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2.3%、持平、12.0%16.2%。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3.18%,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。
财源培植与财税征收进展较好。在财政收入较好完成增长目标、“财税增收竞赛”顺利开展的同时,财源培植力度不断加大。累计为11家企业提供“两证”办理资金5710万元;为30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9.31亿元;为54家企业组建16个助保金池,发放贷款4.5亿元,有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。
济莱城际铁路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《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》中,被列为远期实施目标,经积极争取,已调整为近期实施项目。目前,该项目在我市与济南市的沟通对接下,已按规定组织了招投标,确定了项目预可研编制单位和客流分析报告编制单位,有关方案正进行修改完善。铁路物流园项目也正积极推进、进展顺利。
大汶河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建设,规划设计已经完成,并明确了建设任务和投资方式。沿河四个乡镇全面展开地上附着物清点和拆迁工作。
北部新城重点工程今年启动27项城市建设项目、完成投资22亿元;在建工业项目18个、完成投资24亿元,被评为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。
此外,山东财经大学莱芜校区建设已获省政府批复,正加快推进。“分线作战”取得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方式、调结构提供了强大动力。产业集群发展明显加快,汽车零部件、塑料机械、姜蒜、专用钢材等4个集群列入省级产业集群;全市非钢产业占比达到56.5%,比去年底提高5.4个百分点,其中机械加工、精细化工产业保持了20%以上的增幅;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8%,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长30%以上。

【责任编辑:(Top) 返回页面顶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