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放空间谋变革
小编小语
“不能称呼我们为民企。”仍然记得以前采访过一个中型企业,企业高管强调成文时要注意“称谓”。提到民企,往往会想到改革开放初期在江浙一带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小作坊,人们的印象停留在了它的“初生期”,忘了更新至它的“青壮期”。
如今,政府对这片领地的观念发生改变,制度层面在探索混合所有制、服务层面以公共研发平台为代表,随着信息时代带来的互联网+的渗透,网络互连带来产业互助,民营企业能获得的“给养”发生了有着时代特色的巨变。
更何况打拼锻炼了它们转型时的灵活,敏感造就了它们转产时的迅捷,靠市场“吃饭”又让它们不得不艰难转身。
草根的韧劲加上全方位的“给养”,莱芜的民营企业“众生相”成为民企概念最新鲜的更新。
泰禾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声隆隆,经过一番装运,他们的柠檬酸产品将发往欧洲、北美等地。山东省莱芜市的这个柠檬酸厂一度濒临倒闭,而今却成国际市场上业界“大佬”。
泰禾生化的转变是民企在莱芜发展壮大的“印证”。资料显示:2014年莱芜市新发展私营企业2991家,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5.1万人,实现税收23.2亿元,增长10.25%。2014年上半年,全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1.5%,税收占比32.1%,民间投资占比为81.6%。
繁荣经济、创新驱动、催生产业、增加财税、扩大就业……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民营经济,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当之无愧挑起了莱芜市快速发展的大梁。
民营企业发展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。莱芜经济活跃度开放的每个节点,都有政府这只“有形之手”的推动。
政府管最少的事,本着服务型政府的理念,“2014年全市召开了民营经济工作会议,明确了战略方向。随后进行的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,仅在3周内精简、下放、调整了行政审批事项388项,由原来的485项减少到了97项,成为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市。”莱芜市中小企业办主任任爱军介绍,2014年11月5日,莱芜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》,分别从推进投资便利化、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、加强财税金融支持、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给全市民营企业全面减负。
与此同时,该市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,先后设立了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、1亿元的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资金、2000万元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扶持资金等。
绿色通道开设,黄金政策到位,企业放开手脚。
山楂在莱芜“卖”出了一个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的民营企业。土生土长的莱芜人亓宪瑞和他的万邦食品有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,把产品打进国内100多个城市,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70%以上。
拓宽渠道之外,企业还着力提高发展质量。去年,温岭精锻围绕汽车桥箱齿轮的生产加工,投资8亿元先后新上三期扩建工程,企业年生产能力增加到8万吨,销售收入由原来的1亿元增加到5亿元;泰禾生化二期项目达产后,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柠檬酸盐类产品供应商;力创科技先后实施了三期生产规模扩建工程,具备了年产100万台套热计量产品、250万只电测控、智能电工产品的生产能力。
为形成集聚效应,去年,莱芜市全面加快建设钢铁及深加工、农副产品加工、粉末冶金、节水灌溉、塑料机械等10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,通过实施平台建设工程,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、公共技术等服务,初步形成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。
在莱城工业区一隅,曾经的小型拖拉机配件加工企业山东汇金股份(300368,股吧)有限公司,如今转型升级成为美国通用、日本三菱、韩国现代、意大利卡拉罗等公司提供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企业,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增长。在大批中小民营企业渴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,这一“华丽转身”具有别样的样本意义。
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,企业家们带领团队探索发展最佳着力点。一大批民营企业朝着创新科技和管理、打造品牌的方向努力,向新兴产业、高端产业转型升级。温岭精锻、金鼎电子、力创科技、东岳车桥等民企异军突起。
金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与台湾工学院、日本洛克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型屏蔽性导胶产品,填补国内空白,成为进口替代产品;力创科技公司先后承担国家、省级科研和产业化合作项目35项,获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,拥有60余项知识产权;汇金自助研发的8AT差速器总成,成功占领国外市场……
从汽车零部件到电子材料,从生物制药到新能源开发,从光电产业到光伏产业,莱芜市民营企业迈进新兴产业领域,开启“黄金发展期”。去年,全市有13家企业获得省级“一企一技术”研发中心称号、40家获市级“一企一技术”研发中心称号。